买肉凭票的年代,广州人上茶楼一定会叫一笼干蒸烧卖,它的卖点是皮薄肉多,实惠!
广府点心来自五湖四海,中西合璧、南北荟萃。拿烧麦来说,它脱胎于北方的烧麦,或叫稍卖、稍麦,明代称“四帽”这还是比较雅的。到清代干脆叫“鬼蓬头”想想挺像的。烧卖皮薄肉馅足,到收口处捏成一束,面皮带褶如花熊在京城,烧卖的馅料多为猪肉或三鲜,极个别高档的,会参点蟹肉。烧卖到广州之后,一步步登堂入室,馅料变得精致化、多样化。首先鉴于广府人的胃容量,统统换成小分量,再进行一番细碟化改造。建于清代的惠如楼在20世纪20年代率先推出了干蒸烧卖,有猪肉馅,有牛肉馅,还有脯鱼馅。每碟只有两只,小小的,广州人叫“两粒”,显得袖珍可爱。
干蒸是指隔水蒸。袖珍点心笼内置一只小碟,放入烧卖隔水蒸熟。
广州鲜虾多,广式烧卖馅料就用鲜虾替代原来馅料里面的虾米干。鲜虾肉富含水溶性膳食纤维,脆弹性自然比虾米干、鱼肉、猪肉都强,口感较好,价格也稍贵。于是,鲜虾、猪肉、冬菇成为基础的烧卖馅,为了爽口,又加入了马蹄、鲜笋。
在外形上也进行了一番改造:收口处不再是石榴花瓣形,而改为绉纱边敞口形,敞口处露出诱人的馅料,如蟹子或鱼子,红艳艳的一撮。绉纱边做成菊花边,因为菊花是岭南最家常的花卉。怎样折出菊花纹?包馅料前,师傅会用一只带菊花纹的槌子,把面皮的圆周敲成菊花边。
著名的泮溪酒家推出四季点心筵席,里面还有鲜鱿鱼烧卖。那是把鲜鱿鱼片切成长三角,利用鱿鱼遇热卷起来的造型,让鱿鱼像尖笋一样从烧卖馅里长出来。鲜鱿鱼片的白衬着全蛋面皮的黄,悦目又爽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