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理论的奠基人之一、世界营销大师阿尔·里斯,多年前在中国的一次演讲中,放“狠话”说:“中国没有强势品牌。”,这让业界感到震惊。对于里斯的话,作为品牌业者的我也有自己的反思。企业的本性是一种扩张性的组织,企业追求战略定位,其实就是一种战略扩张。企业品牌建设的价值,就是为了攻城略地,这是企业雄心的一种表现。企业要选择产业空间巨大的事业,大行业产生大企业,大企业塑造大品牌。以中国的餐饮企业为例,中国的产业规模大约是四万亿元,但餐饮是全球消费者的普遍需求、高频消费、刚性需求,空间足够巨大,在全球,中国并没有形成世界性的餐饮品牌,一个原因可能是我们确实不懂如何打造品牌,没有抓住品牌的本质。还有一个原因,中国的餐饮企业,哪怕是知名的餐饮连锁企业,都没有实施全流程品牌管理体系,对于跨文化需求缺乏深入研究。中国的餐饮企业,不管是路边小吃店,还是拥有几千家店铺的连锁餐饮企业,充分竞争的结果是促进一些行业里的龙头企业去解决行业的痛点问题,比如令人头痛的食品安全问题。企业会自觉按照标准化的采购程序,保障全产业链的食品链的安全,这些企业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是由企业战略定位决定的。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相互信任,或者信用经济,信用影响着每一个人的选择。品牌经济的价值就是减少消费者寻找和选择的时间。一些食品餐饮的龙头企业会向自己的用户分享自己的中央厨房和门店厨房,也会邀请用户进行原料产地旅行,跟踪企业整个供应链网络的运作情况,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顾客放心消费。在今天的餐饮食品品牌中,品牌的安全定位依然具有一定的市场,典型的案例就是鲁花食用油,而发酵180天的酱油,也是基于同样的表达。食品品牌向大众展示整个工艺流程,也是安全价值的定位。典型的行为有伊利、蒙牛等品牌引入工业旅游,让顾客看到先进工厂。应该说,安全需求是一种底层需求,这正说明虽然市场看似饱和,但竞争模式还处于比较低的层次。同时说明,在中国餐饮食品业中,品牌经营依然拥有巨大的机会。永和豆浆这个企业具有典型性。油条、豆浆是中国的早餐形式,相较于传统早餐店,永和将这个早餐形式变成了快餐模式,通过对豆浆工艺的标准化、所有品类食品标准化,将制作流程放置到透明的玻璃厨房里面。另外,该企业积极寻求通过全球食品安全认证体系,构建全球标准体系,将快餐连锁做到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永和豆浆的经验,对于其他餐饮企业建立品牌而言,具有借鉴意义。整个运营流程都完成了和品牌战略的配称,消除了安全顾虑,获得了好感。永和开发了袋装和盒装的豆浆产品,如今成为中国豆浆粉市场的领导品牌之一。这种将快餐门店变成体验店,又将标准品牌产品推向市场的全流程,非常符合品牌运作规律。全球品牌企业一旦实施了品牌战略,就意味着企业要在品牌领域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品牌作为企业的资产项目要细致管理,不能疏忽,不能为了蝇头小利以次充好,这就是品牌企业的自律逻辑。餐饮企业品牌化的进程,正在影响着中国整个食品的供应链体系。借助数字智能化网络,龙头餐饮企业完全可以成为高档食材的供应商,这又可以带动上万亿的产业规模,目前,预制菜行业正在借助一些餐饮连锁品牌和食品品牌,在标准供应链的基础上走进千家万户。这是从单一的门店竞争到品牌产品服务一体化的生态竞争的转变。餐饮品牌企业从“门店竞争、产品竞争、服务竞争”转向“产业链竞争、产业生态竞争”,是一个大的趋势。餐饮企业可以通过整合产业资源、配置产业要素、组合产业集群、搭建生态圈,来达成产业生态化协作,科学调动产业力量,打造并提高企业主体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