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餐厅是一种香港独有的快餐食肆,它在香港满城开花,集快餐店与餐厅的特色于一身,提供糅合了香港特色的西式餐饮,是香港平民化的饮食场所。

多年来,茶餐厅已经成为香港电视剧里最常见的场景。茶餐厅里的美食有欧式的、美式的、中式的,快餐、冷饮、热饮集聚一堂,动辄上百个品种,更有不少香港独有的饮品和食品。

所以,有人提议用茶餐厅“申遗”,因为它是香港“特产”。


到茶餐厅感觉最温暖的是一坐下就有侍应端来一杯茶和一张宽页菜单。这杯茶是不需要下单的,像问候语,喝完还能续。

没去过茶餐厅,等于没去过香港。茶餐厅的灵魂,就是港式奶茶。它起源于英国的下午茶。英国人流行喝下午茶,他们把喝下午茶的习惯带到了旧时的香港。当喝茶成为大众风尚时,港人按照自己的口味把英式下午茶改造成港式奶茶,也叫丝袜奶茶。到茶餐厅必点丝袜奶茶。港式奶茶的茶胆,是斯里兰卡红茶和中国红茶,前者香滑后者味浓。每家茶餐厅会根据街区人群的口味调整茶胆,茶叶搭配、加入淡奶比例的细微变化,导致同名的港式奶茶的口味绝不雷同。有意思的是,香港把调茶叫“拉茶”。师傅一手拿着长如袜子状的纱布袋作为盛载茶胆的网兜,一手高举电热壶,让沸水从高处冲下,撞入茶叶里面,反复几次,然后再焗茶,这样的“拉”+“焗”,让茶水浓香顺滑且不苦不涩。


香港著名作家李碧华说过,每次从外地返港,一下飞机便急匆匆扑过去的,不是情人的怀抱,而是茶餐厅,一杯又香又浓又滑的丝袜奶茶下肚,方把思念填平,魂兮归来。

100年前,香港普通人是吃不起西餐的。西餐馆环境高大上,出品昂贵,让人望而生畏。然而愈畏惧愈向往,西式生活成为一种高端时尚的代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香港街头渐渐出现了仿西式的冰室,先是卖冷饮糖水,渐渐地添加一些仿西式饮品及西点小食,如咖啡、奶茶、红豆冰等饮品配以三明治、奶油多士,有的还有面包工场,提供新鲜菠萝包、蛋挞等。这些西饮西点的售价便宜且不收小费,一时间大众趋之若鹜,坊间口碑传扬,从冰室到西饮西点,再到中式小炒、晚饭小菜、粥粉面饭,名品除了丝袜奶茶还有鸳鸯奶茶、菠萝油面包、鸡尾包、墨西哥包、蛋挞、炒饭、奶油多士、餐蛋面、炒公仔面……真正的中西合璧,海纳百川,多元并存。


客人点得最多的,是奶茶、蛋治(鸡蛋三明治)、西多士。此三款经典成为茶餐厅的标配。

它拥有快餐店特有的效率,由点菜至结账都讲求速度,与繁忙的香港人的生活节奏完全吻合。顾客刚坐下,就可从各种预设好的常餐、快餐、午餐、特餐中选取所需。从客人落座、点单,到制作、上菜,15钟内一气成,全单上齐。

每逢午饭时段,地盘工人、售货员、办公室职员以致不少行政人员都喜爱光顾这里,最后结账时,自行到收银处交付,好处是免了餐厅里付小费的一环。


茶餐厅里面的桌子是紧紧凑凑的,但店家在靠墙处又设一排排卡座,于有限的空间中营造一个个半封闭的小格子,布光柔和,给情侣、朋友、客商辟出一个离群避世的空间,竭力挤出点浪漫。

这个场景让人想起香港动画片里的麦兜。那个肥嘟嘟的麦兜,扭着可爱的肥腰,在茶餐厅门口迎客:“埋边(里面)请埋边请,埋边有卡位!”不同阶层、行业的顾客都聚集在茶餐厅内,边吃饭,边高谈阔论、阅读马经,成为香港独有的“茶餐厅景观”。


茶餐厅成为人们心目中为人民服务,平、靓、正、快的饮食场所。